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1.专业建设背景
目前湖南省机动车总保有量约650万辆左右,并以每年20%速度递增,汽车销售与服务领域规模企业在3240家左右。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达60余万人。十二五末,湖南汽车工业整车年产量将达到200万辆,高技能人才缺口约3万人,目前全省开办此专业的高职院校有15所,年招生5000人左右,中职开办此专业的年招生人数近2000人,远远不能满足产业迅猛发展对汽车营销、服务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
我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早在2002年开始招生,10年的专业建设经历了摸索、适应、创新三个阶段。2011年立项成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
2.整体思路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依托交通职教集团和汽车行业协会两种力量;推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践条件三大建设;建立教学示范、职业培训、技术服务、技能鉴定四个基地。
3.机制建设
通过市场信息反馈、校企定期磋商、专家指导论证,实现 “四随四调”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随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专业招生规模;随用人标准变化—调整人才培养规格,随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变化—调整课程体系;随营销模式变化—调整课程内容)。
2-1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善沟通、懂管理、富有责任心,主要从事汽车销售、售后服务、市场策划等岗位的顾问级人才。
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本专业采取“项目引导、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第2、3、4 学期分别有2、3、4周企业见习,最后1年顶岗实习,实行双导师制、双主体育人,多方共同考核,完成对职场认知、岗位认识到方向定位的渐进式职场塑造。
与行业、企业合作,构建四个项目(新生职场见习、车展服务体验、赛事承办策划、车市信息调研),对接销售售后领域的工作任务,实现校内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与一汽丰田合作,选拔优秀学生组建F-SEP班,实施订单培养。
2-3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建设
结合汽车销售、售后服务等主要职业岗位要求,根据人才成长规律,构建了“能力递进、岗位对接”的专业课程体系。
以三个阶段的能力培养为途径,实现经验型技能向策略型技能递进发展。
以核心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横向遵循能力递进的规律,实现课程前后衔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通过完成典型的综合性项目,促进学生服务能力的发展。
2-4教学团队建设
拥有老中青和高中初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学梯队,其中国家级专业指导委员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建立了由30名企业一线人员组成的兼师库。
2-5实践条件建设
校内建有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的汽车构造认知、销售、售后服务模拟情境化实训室,占地面积为9000m2。除此之外,还有校外109家实训基地。
2-6 数字化资源建设
建设了集精品课程、网络课程、技能抽测标准于一体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
2-7 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制度建设
建设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组织机构,实现精细化管理。
成立“教学质量督导组”,将专业教学、课程建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每个环节的内容进行全过程记录和监控,采用量化分值测评,实施限期整改,保障教学质量。
成立“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小组”并确定其职能,建立校企共管机制,实现岗位对口、过程可控、管理规范。
2-8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对企业和社会进行营销专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2600人次;完成营销师职业资格鉴定1250人次;培训中、高职师资235人次;对口支援了新疆、青海、西藏及湖南省内6所职业院校。为企业车展服务累计提供学生480人次;为一汽丰田华中地区销售顾问S-AEPⅠ级考核服务;参与制订了湖南省高职学生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和试题库。
2-9已取得的主要经验
(1)和企业的深度融合。与企业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标准,开发培训课程,将企业动态管理理念引入课堂。
(2)通过工学见习活动的开展,实现三赢:教师得以综合训练、学生早获职场经验、企业预选优秀人才。
(3)参与全国营销技能大赛多次获得一等奖。通过比赛与兄弟院校共同探索了学生思维力、判断力、市场观察力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