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
课程标准
2020年 7 月
《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 |
专业方向课 |
课程代码 |
A2020012 |
学 分 |
3 |
参考学时 |
64 |
适用专业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
||
预修课程 |
汽车零部件识图、汽车机械基础 |
||
后续课程 |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毕业设计及答辩、顶岗实训 |
||
开课部门 |
汽车工程学院 |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1. 课程性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方向课,使学生学会互换性、标准化、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以及粗糙度的基本概念;公差与配合标准、极限与配合制、计量和测量。为学习有关后继课程、专业课程打基础,对实现生产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高职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课程地位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一门必修的专业方向课。通过这门课程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汽车制造厂在零部件生产、装配过程中的基本测量和检测的方法与手段,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打下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3. 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这门课程的前置课程有:汽车零部件识图、汽车机械基础。这些课程为学习汽车零部件制造与装配过程中基本测量和检测的方法与手段打下必要的基础。与课程体系中汽车总装技术、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汽车整车拆装实训等专业方向课,互为补充。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本专业的基本岗位有:汽车装配工作、整车下线调试工作、汽车检验与检测、汽车配件管理、汽车制造生产管理与设备管理等,汽车生产过程中离不开测量技术以及方法,所以开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这一门必修的专业方向课程,本课程建议64课时,理论与实践各32课时。测量贯穿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整个生产过程。为后续的顶岗实习提供必备的知识准备。具体的课时建议见本文中。
二、课程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的总目标:本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为根本将课程思政融入主题教学中,实施全过程育人;学习汽车装配与测量过程中必须的基本概念、学会汽车零部件加工与装配过程中经常用到的量具、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做人的基本发展能力。
1.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
(2)通过参与项目学习活动,培养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3)培养职业道德精神和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
(4)在培训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共同完成任务。共享劳动的愉悦。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提高意志力,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问题时的喜悦,体验劳动的快乐。
2. 知识目标
(1)能说出互换性、标准化和优先数系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以及粗糙度的基本概念。
(2)学会运用极限与配合制基本知识正确进行公差与配合选择。
(3)学会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和测量数据处理相关知识。
(4)学会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3. 能力目标
(1)具有正确进行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选择的初步能力。
(2)具有使用正确测量器具对零部件进行测量和处理测量数据的能力。
(3)具有对零部件表面粗糙度进行评定和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等级评定。
(4)能看懂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
单元 名称 |
单元描述 |
学习目标 |
学时 |
其中 |
|
理论 |
实践 |
|||||
1 |
绪论 |
1、互换性基本概念; 2、我国标准化与计量工作的发展; 3、加工误差和公差; 4、优先数和优先数系列。
重点:互换性及机械类专业与本课程的关联性。 |
1、能说出互换性的意义、分类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作用。 2、能说出标准化、标准、计量工作的的含义。 3、能说出优先数、优先数系列、加工误差和公差基本概念 |
2 |
2 |
|
2 |
公差与配合 |
1、基本术语和定义; 2、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组成与特点; 3、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重点: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及选用。 |
1、能说出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2、学会绘制、分析公差带图、配合公差带图及配合类别。 3、学会公差与配合的识读和选用 |
22 |
16 |
6 |
3 |
技术测量基础 |
1、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 2、技术测量的基本方法; 3、测量误差几数据处理。
重点:掌握基本的测量手段。 |
1、学会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学会常用量具的使用、读数原理和测量误差处理方法。 |
8 |
2 |
6 |
4 |
形状和位置公差 |
1、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 2、公差原则; 3、形位公差的选择。
重点: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和常见项目的测量。 |
1、能说出几何公差符号和公差带的含义。 2、能正确选用和标注几何公差。 3、学会几何误差的正确测量方法。 |
24 |
8 |
16 |
5 |
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
1、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基础和国家标准;2、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3、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重点:表面粗糙度的符号识读及测量。 |
1、学会判别工件表面缺陷和表面粗糙度的区分方法; 2、学会使用表面粗糙度样块判断表面粗糙度等级; 3、学会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表面粗糙度的代号的标注、识读和选用。 |
8 |
4 |
4 |
|
共计 学时 |
|
|
64 |
32 |
32 |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分为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课、社会实践课等不同类型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提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而围绕达成的目标,采用各种方法,项目驱动、任务驱动、讲授、示范、做课堂练习,实验实训、实践,不断完善教学。
1、根据课程操作性和工程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示范和实验教学等方式,做到即学即练、学练结合。
2、运用讨论式、启发式、结合演示和实验操作的现场实践式教学方法。
3、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
(二)学习要求
1. 课内学习要求
学生应按授课计划进度的要求,有时以小组为单位,有时独自完成每节课的学习任务,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参加课堂互动。做好预习与课堂课后的训练。老师备好课,以项目教学或案例教学,或以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共同努力达成教学目标。
2. 课外学习要求
学会网络学习,主要学习学习通上的课程资源,以及在网上查找资料,收集信息,归纳整理有用的信息,锻炼说和写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四)学习评价
1. 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分为过程评价与期末考试二种方式。过程评价占70%、期末考试占30%。
过程评价分为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考试等)、技能考试、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
2. 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项目 |
权重 |
考核标准 |
1:考勤 |
10% |
旷课扣3分,迟到早退扣1分,病事假扣0.5分 |
2:平时作业 |
10% |
作业共6次,6次作业成绩相加除以6 |
3:阶段考试 |
20% |
分5个阶段进行一对一课堂考试 |
4:技能考试 |
30% |
根据指定的检验项目,然后对被测项目逐一进行检测及合格性判断,填写《汽车零件检验报告》。
|
5:期末考试 |
30% |
理论考试采用开卷考试 |
总分 |
100% |
|
五、教学资源
(一)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金莹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10月第二版
参考资料:《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徐茂功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2月第四版
(二)课程资源配置
设立技术测量实训工作室,配置测量仪器、仪表和量具若干;多媒体教学设施;汽车发动机、底盘等的典型零件(例如:活塞、连杆、曲轴、凸轮、挺杆、气缸体、气缸盖、变速箱、齿轮、轴等零件)。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学习通《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建设全套资料。包括文档、教学PPT、视频、微课、案例资料、国家标准、章节测验和试卷库、题库。
六、其它说明
1、本课程标准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情况进行不段的完善与修订。
2、任课老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更加详细、完善的单元教学方案,教学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周数浮动10%左右。
3、本课程训练项目考核方案没设计具体考核表格,任课老师可以设计更加详细、易于实施的考核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