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日期:2020-08-20 14:50:43  浏览量:0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

课程标准

 

 

 

 

 

 

 

 

 

 

 

 

 

 

 

 

 

20207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

专业平台课

课程代码

A2020030

    

3

参考学时

60

适用专业

汽车类所有专业

预修课程

汽车零部件识图

后续课程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汽车维护、汽车材料、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开课部门

汽车工程学院

 

一、前言

课程性质与地位

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是汽车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以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液压液力传动理论等为基础,研究汽车相关机械零部件的一门机械类综合课程。

2. 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的专业平台课程,其涉及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在整个专业课程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汽车材料、常见机构、常用零件、液压液力传动等的机械认知和应用能力,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建立较强的工程意识,并逐步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为企业培养实用性人才。

3. 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在专业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由偏重理论学习向结合工程实践学习的过渡和转折点。该课程与汽车零部件识图等前期课程学习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的机械认知和应用能力,与后续的专业课程——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汽车维护、汽车材料、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等相对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置的依据是汽车后市场类各专业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对职业能力和知识的要求。汽车类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岗位有汽车维修技术员、汽车装调工、汽车营销员、汽车配件管理与销售从业人员、汽车保险从业人员、二手车评估师等各类技术人员。这些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掌握汽车中常见零件的种类及其材料、标准和技术性能要求,掌握汽车中常见机构的种类和工作原理,掌握汽车维修和测量工具的使用和工作原理。

本课程以专项能力培养为单元确定素养、知识和能力目标,使培养过程实现“知行合一”,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借助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实践环节与汽车相关实物相联系,引导学生在学完机械学各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将一般机械学知识与汽车机械知识相融合,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与趣味性,着力培养学生对机械的认知、应用和解决汽车维修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本课程包含了机械学各方面的知识,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分为四大项目。每个项目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实施遵循“管用、够用、适用”原则,既吸收了学科教学的优点,又考虑到汽车后市场对学生的要求及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按照精心讲授、精选习题、精选实验内容开展教学。建议本课程在大一第一学期或者第二学期开展教学,共60学时,3学分。具体学时安排如下所示。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议理论学时

建议实务学时

合计

1

汽车常用机构

20

10

30

2

汽车典型零件

10

6

16

3

汽车典型液压液力传动

6

6

12

4

汽车机修知识

2

2

4

合计

36

24

60

 

二、课程目标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掌握汽车上的常用机构、熟悉各机构的传动特点并能够正确判断、选用汽车常用机械机构能力;培养学生对汽车上常见典型零部件,能正确使用机械手册(标准),进行汽车零部件选用、组合拆装和调试能力;并熟悉了解汽车上常用的液压液力元件和典型液压工作回路。具备这些机械部分维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文明生产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做人、做事等其他能力。

1.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2)培养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查阅资料、处理信息、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

5)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2. 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工作原理、组成、特点及维护方面的知识; 

2)掌握常用连接的基本原理、基本类型及应用;

3)掌握金属与合金、非金属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4)掌握常见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液压系统维护方面的知识。

3. 能力目标

1)具有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的简单力学问题的能力和初步具有对受力零件进行强度、刚度校核的能力;

2)具有分析、选用、装配常用机构及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能读懂简单的液压系统图,具有分析、维修简单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能力;

4)正确使用机械装配中各种工具和简单仪器设备;

5)具有一定的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课程内容

学习要求

1

汽车常用机构

机构的常识;

汽车常见的四杆机构;

汽车配气机构;

汽车轮系和回转件的平衡

认识汽车中常见机构的名称、组成和工作过程及运动简图的识读;

会对不同类型的汽车轮系进行运动分析

2

汽车典型零件

汽车中的典型零件名称的识读、作用及检测;

汽车中传动、离合器的组成、工作过程及原理;

汽车中的标准件及常用件的名称、分类、基本概念、标准的识读及装配中的注意事项

会识读汽车中典型零件的名称、作用、标注的识读及检测

3

汽车典型液压液力传动

液压传动概述;

汽车中常见的液压元件的组成、分类、工作原理及常见的故障判断;

汽车典型液压系统的原理图

会识读汽车典型的液压系统图并能判断常见的液压系统故障

4

汽车机修知识

手工工具的基本知识;

测量与画线的基本知识;

锯削、錾削、锉削的基本知识;

钻孔和攻套螺纹;

刮研和装配、焊接、钣金的基本知识

会正确操作手工工具;

会用手工工具制造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

会正确操作电弧、气焊与气割

四、实施建议

教学方法

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而深,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即通过学习观察实物模型或拆装汽车零部件实物和多媒体动画的演示等多种方法自己找到答案,老师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尽量让学生多参与、多练习、多体验、多动手、多思考问题、多做实验、多开展现场教学,通过“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模型、示教板、挂图、多媒体动画、板书等手段,使教学立体化、流动化,以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本门课程还将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学习通”学习平台预先建立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习平台上的选人、抢答、主题讨论、分组任务等教学活动环节为课堂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要求

1. 课内学习要求

1)能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旷课;

2)课堂上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按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堂提出的各项任务;小组任务能互助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2. 课外学习要求

课前能按老师的要求做好预习工作;课后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及各项任务。能积极思考问题,将老师课堂讲授的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解决身边发生的类似问题。能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同学还有老师一起交流探讨。

学习评价

1. 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平时成绩+期末卷面考试进行综合评价,力求做到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覆盖,做到考评成绩公平、合理、科学。

2. 考核评价标准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到课率、学习表现、平时作业,采用点名、观察、学习通统计的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由学校统一组织。

期末总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考试成绩40%

教学资源

教材和参考资料

[1]凤勇.汽车机械基础(第4版).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社,2019-05

[2]卢晓春.汽车机械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09

[3]詹建新,王秀敏. 汽车机械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08

(二)课程资源配置

在超星学习通上已开发本课程教学网站,包括PPT、教案、教学案例、教学视频、习题等教学资源,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六、其它说明

 

点击数:0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