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技术专业
课程标准
2020年 7 月
课程类别 |
专业方向课 |
课程代码 |
A3202147 |
学 分 |
3 |
参考学时 |
60 |
适用专业 |
汽车电子技术 |
||
预修课程 |
高等数学 |
||
后续课程 |
《汽车电子技术基础》、《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
||
开课部门 |
汽车工程学院 |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1. 课程性质
《汽车电工技术基础》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具有基础性、理论性、实用性与时代性。
2. 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是汽车检测与维修岗位技术人员重要的专业理论基础,以培养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为目标。本课程主要讲述了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汽车安全用电、磁路的基础概念与基本定律、铁心线圈电路、电动机等内容,是学生对电路认知体系的深化,更是进行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前提,在专业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3. 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以《高等数学》为前导课程,是将高等数学等抽象内容实际应用的具体化,更是进行一步学习《汽车电子技术基础》《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检测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汽车综合性能诊断技术实训》等课程的前提,同时也为学生日后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夯实基础、保持先进、加强应用、培养能力为出发点,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的专业课程体系”总体设计思路,采用工作任务驱动的模式进行设计,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来选择与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理论基础知识的联系,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的相关性,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本课程以“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积分制教学模式”组合教学,打破传统的主要以理论知识传授为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以照明电路检测与维修、汽车正弦交流电路检测与维修、汽车安全用电、铁芯线圈元件检测与电路分析、电动机检测与维修等项目组织课程内容,以实验实践体验式教学为主、以翻转课堂线下学习为辅,以课堂答疑与讨论为中心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评价采取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实际操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双重考核,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的总目标:培养学生安全用电、高压操作安全规程与触电急救方法;熟练使用电工及电子仪表;正确识读电路图;能对汽车电路的电阻、电压、电流、波形等进行测量,能对汽车发电机、汽车起动机、汽车永磁同步电动机、步进电动机、继电器、点火线圈、传感器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能应用所学知识对汽车的故障进行判断、检测、分析并排除、能对汽车电路进行加装与改装。同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工程意识与环保意识、节能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做人的基本发展能力。
1. 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2)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
(3)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4)具有较好语言表达、交往及沟通能力;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6)能遵守安全规范操作流程;
(7)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8)具有为“振兴中华”奉献的精神;
(9)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修养;
(10)具有科学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
2. 知识目标
(1)了解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及安全用电常识;
(2)熟悉安全用电操作规程,做到安全用电与节约用电;
(2)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与作用;
(3)能认识电路符号,掌握识读电路图的基本方法;
(4)能区分电压与电位的含义,掌握测量方法,熟练进行测量;
(5)能认识电路中的基本元件,掌握其基本性质,能进行正确检测与判断;
(6)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判断电路的三种状态;
(7)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能对电路进行检测、故障分析与排除;
(7)了解暂态分析的意义及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8)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及特点;
(9)掌握单一参数元件在交流电路的的特性;
(10)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及方法;
(11)了解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三要素及相量表达;
(12)掌握三相负载的连接,能对三相交流电路进行分析与故障排除;
(13)了解磁路基本物理量;
(14)掌握磁路中的基本定律并且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15)能描述变压器、继电器等级电磁元件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了解电磁元件在汽车电路中的应用;
(16)能描述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其检测方法;
(17)能够对汽车中使用的电机进行故障检测与排除;
3. 能力目标
(1)具有快速处理触电事故的能力;
(2)具有正确识读电路图的能力;
(3)具有熟练测量电路中电阻、电压、电流及信号波形的能力;
(4)具有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快速检测的能力;
(5)具有电路组装能力;
(6)具有对汽车电路进行分析、故障排除、维护的能力;
(7)具有正确选用测量工具与仪表的能力;
(8)具有简单电路的改进与设计能力;
(9)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
教学项目 |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
活动设计建议 |
参考课时 |
1 |
汽车照明电路的检测与维修 |
掌握汽车的组成和作用:正确识读简单的电路图。掌握并理解电路的基本物理量,能正确测量这些基本物理量。熟悉电路中的基本元件,能正确检测元件好坏。掌握并理解电路中的基本定律,并能正确应用到实际电路中。掌握电路的几路工作状态,并能正确判断电路状态是否正常。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时行电路分析与简单故障排除。了解电路的暂态分析,能知道暂态分析在实际电路中存在的意义。 |
通过完成简单电路图的识读、电压与电位测量与比较、电路元器件的认识与测量、验证基尔霍夫定律与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简单电路的故障排除等实际工作任务,突出工作任务与理论基础知识的联系,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的相关性,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视频与同步练习的完成,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集与整理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
20 |
2 |
汽车交流电路的检测与维修 |
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熟悉并理解正弦交流电三要素的意义与正弦交流电的表达方式,能正确使用示波器观测电压波形。掌握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特点,能用示波器观察波形与相位,并正确解读各种现象。掌握功率因数提高的方法。了解三相电动势的产生与连接法,能对三相负载电路进行分析与故障排除。 |
通过完成观测正弦交流电压波形,观测纯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纯电容电路在交直流电路中的特性, 提高功率因数的测量、三相交流电路的分析等实际工作任务活动,突出工作任务与理论基础知识的联系,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的相关性,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视频与同步练习的完成,达到巩固与消化所学知识的目的。
|
14 |
3 |
汽车安全电用 |
了解电流的危害,熟悉汽车电源系统,了解汽车用电安全措施,能测量汽车对地绝缘电阻与接地电阻。掌握触电急救,能迅速处理触电事故,熟练急救方法。熟悉日常用电安全措施。 |
通过完成汽车接地电阻与绝缘电阻的测量、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挤压的训练等实际工作任务,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利用信息平台,观看触电急救视频,配以图片、动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多演示的原则,设置启发性问题,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后及时反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进步与成功,增强自信。 |
4 |
4 |
铁芯线圈元件检测与电路分析 |
了解磁路中的基本物理量及铁磁材料的特性,掌握磁路中的基本定律,掌握电与磁相互作用的现象及原理,掌握变压器、点火线圈及继电器、电磁阀及电磁式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能正确判断变压器的同名端、变压器的好坏,检测变压器空载与负载运行及变比,能够检测点火线圈、继电器、电磁阀、电磁式传感器的好坏,能够正确分析电路,排除电路故障。 |
通过完成变压器的空载与负载运行的测量、变压器好坏检测与同名端判断,检测点火线圈、继电器、电磁阀、电磁式传感器的好坏等实际工作任务,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学习和讨论,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思考方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怠识;课后及时反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进步与成功,增强自信。 |
10 |
5 |
汽车电机的检测与控制 |
了解汽车用电动机的种类及基本电机现象。掌握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能够拆装汽车启动机并对启动机进行检测与故障排除。掌握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能正确连接电动机常用控制电路。掌握永磁同步电动机与磁阻式电动机。掌握控制电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能够对控制电动机进行检测。掌握三相交流发电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能够拆装汽车三相交流发电机并进行检测与故障排除。 |
通过完成汽车三相交流发电机的拆装与检测,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启动、三相绕组检测与首尾端判定、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小型车用电动机的检测等任务,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注重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测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精讲多练为原则,加强知识内化。 |
6 |
6 |
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 |
熟练万用表的使用与维护, 熟练直流稳压电流及三相交流电压的使用,熟练绝缘电阻测试仪的使用,熟练示波器与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熟练电流表的使用。 |
通过各种任务的完成,能够让学生在反复的使用过程中,完成熟练各种电工仪表与仪器的使用,强化技能训练。 |
8 |
7 |
机动 |
|
|
0 |
8 |
合计 |
|
|
60 |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适应汽车快速发展带来的技术变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改变传统的以教材为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实验训练为主,以课堂讲授答疑为辅,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分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等,切实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結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过程的体验或分析实际汽车电路故障诊断与维修为例,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二)学习要求
1. 课内学习要求
《汽车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应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要加强实践环节,尽可能多地参加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还要加强操作技能的训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对于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应加强预习和复习,以提高学习效果。
2. 课外学习要求
(四)学习评价
1. 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釆用过程性考核+操作考核+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强调过程性考核与操作考核的重要性。
(1)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堂岀勤、课前视频观看与预习、课堂测验与互动、课后作业和期中测验等。
(2)操作考核,包含口试、报告填写、动手操作。
(3)期末综合考核综合考核是对课程所学习内容全面的整合与提升,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4)考核要注重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综合考核。
2. 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 |
过程性考核(40%) |
期未考核(60%) |
操作考核(40%) |
|||
课前预习 |
课堂表现与知识测验 |
课堂出勤 |
课后作业 |
|
||
10% |
10% |
20% |
10% |
|
||
考核实施 |
根据学生观看视频的完整性及线上讨论与提问打分 |
根据学生课堂听课表现、讨论、分组合作能力、回答问题与知识测验情况进行打分 |
根据学生出勤情况进行打分 |
根据学生平时作业情况、作业完成质量进行打分 |
根据学院考试规定从课程题库中进行随机出题 |
根据学期所有实验报告情况及期终操作考核情况打分。 |
考核标准 |
视频观看:30分 线上讨论:20分 线上帮助:20分 问题提出:20分 |
课堂表现:30分 小组讨论:15分 回答问题:15分 质疑:15分 知识测验:15分 |
按时出勤:100分 迟到:每次扣5分
早退: 每次扣5分 旷课:每次扣15分 |
作业根据正确率总分:100分 |
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论述题、故障诊断题等,每次卷面题型不少于三种,总分100分。 |
实验报告:40分 操作考核:60分 |
五、教学资源
(一)教材和参考资料
(1)教材应充分体现项目引领、职业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
(2)教材以工作项目为载体,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实践操作规程,结合汽车企业实践组织教材内容。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实施,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加深学生对汽车电工基础的认识。教材表达必须条理清晰,内容精炼、准确、科学,便于学生自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技能、新设备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应配备电子教案、图片库、视频库、案例库及习题库等
(二)课程资源配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包括相关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数字教学资源配置(本课程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等。
六、其它说明
校内配有多媒体教室、电工电子实验实验室、仿真实验室。可以完成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及铁芯线圈电路、电动机等相关实验操作,能满足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