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技术专业
课程标准
2020年 7 月
课程类别 |
专业方向课 |
课程代码 |
A3202148 |
学 分 |
3.5 |
参考学时 |
72 |
适用专业 |
汽车电子技术 |
||
预修课程 |
高等数学 |
||
后续课程 |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技术》 |
||
开课部门 |
汽车工程学院 |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1. 课程性质
《汽车电子技术基础》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具有基础性、理论性、实用性与时代性。
2. 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是从事汽车电子技术人员重要的专业理论基础,以培养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为目标。本课程主要讲述了常用电子仪表的使用、常用半导体器件、常用放大电路、电源的变换与处理、数字电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以及汽车智能控制基础等内容,是学生对电路认知体系的深化,更是进行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前提,在专业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3. 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以《高等数学》为前导课程,是将高等数学等抽象内容实际应用的具体化,更是进行一步学习《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技术》、《汽车单片机技术》、《汽车电脑技术》、《车载网络系统检修》等课程的前提,同时也为学生日后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夯实基础、保持先进、加强应用、培养能力为出发点,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的专业课程体系”总体设计思路,采用工作任务驱动的模式进行设计,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来选择与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理论基础知识的联系,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的相关性,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本课程以“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积分制教学模式”组合教学,打破传统的主要以理论知识传授为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以常用半导体器件的认识与检测、常用放大电路的检测与调试、汽车电源变换与处理、汽车仪表电路的认知与检测、时序逻辑电路的认知与设计、汽车智能控制基础等项目组织课程内容,以实验实践体验式教学为主、以翻转课堂线下学习为辅,以课堂答疑与讨论为中心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评价采取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实际操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双重考核,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的总目标:培养学生安全用电、高压操作安全规程与触电急救方法;熟练使用电工及电子仪表;能对汽车电子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能应用所学知识对汽车的故障进行判断、检测、分析并排除、能对汽车电子电路进行加装与改装。同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工程意识与环保意识、节能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做人的基本发展能力。
1. 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2)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
(3)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4)具有较好语言表达、交往及沟通能力;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6)能遵守安全规范操作流程;
(7)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8)具有为“振兴中华”奉献的精神;
(9)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修养;
(10)具有科学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
2. 知识目标
(1)了解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及安全用电常识;
(2)熟悉安全用电操作规程,做到安全用电与节约用电;
(3)能认识常用半导体器件,知道其结构,掌握其工作原理,熟练其检测方法;
(4)知道常用放大器的结构,能描述其工作原理,掌握其在汽车电路中的应用及出现故障时的检修方法;
(5)知道直流稳压电源的结构、能描述其工作原理,掌握故障检修方法;
(6)知道逆变器与斩波电路的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7)了解波形的产生与整形;
(8)知道数字电路的数制,知道门电路的功能、掌握组合逻辑应用电路的分析;
(9)掌握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电路的步骤,能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
3. 能力目标
(1)具有快速处理触电事故的能力;
(2)具有正确识读电路图的能力;
(3)具有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快速检测的能力;
(4)具有电路组装能力;
(5)具有对汽车电路进行分析、故障排除、维护的能力;
(6)具有正确选用测量工具与仪表的能力;
(7)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
单元名称 |
单元描述 |
能力培养对应的实验与实训项目序号 |
学时小计 |
1 |
常用电子仪表的使用 |
掌握数字万用表、信号发生器、数字毫伏表、示波器等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 |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表的使用 |
2 |
2 |
常用半导体器件的认识与检测 |
了解半导体的特点与导电机理;了解半导体的类型,掌握PN结的形成与特点。掌握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能认识并区分常用半导体器件,能检测它们好坏。 |
实验二: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检测
|
12 |
3 |
常用放大电路的检测与调试、汽车智能控制基础 |
了解单管放大电路的组成,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够调试单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了解多级放大电路与差动放大电路,掌握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够分析实用功率放大电路并对电路进行组装。掌握集成动算放大电路的特点及工作原理,能够调试实际电路中的集成运算放大器。了解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
实验三:单管放大电路 实验四: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
16 |
4 |
汽车电源变换与处理 |
了解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掌握二极管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与电路结构,能够对整流电路进行故障分析与故障排除;了解串联稳压电流与开关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掌握逆变器的工作原理与电路分析;了解变频器的工作原理;掌握DC-DC变换的工作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路,排除电路故障。 |
实验五:二极管整流滤波与稳压电路 实验六: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 |
12 |
5 |
汽车仪表电路的认知与检测、 |
了解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逻辑门的逻辑功能,能够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能够完成简单的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
实验七:逻辑门电路功能验证 实验八: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 实验九: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 |
16 |
6 |
时序逻辑电路的认知与设计 |
掌握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能够设计简单的时序逻辑电路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 |
实验十:时序逻辑电路测试 实验十一:DA/AD转换器 |
14 |
合计 |
72 |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适应汽车快速发展带来的技术变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改变传统的以教材为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实验训练为主,以课堂讲授答疑为辅,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分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等,切实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結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过程的体验或分析实际汽车电路故障诊断与维修为例,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二)学习要求
1. 课内学习要求
《汽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应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要加强实践环节,尽可能多地参加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还要加强操作技能的训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对于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应加强预习和复习,以提高学习效果。
2. 课外学习要求
网络教室、自学辅导中心等
(四)学习评价
1. 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釆用过程性考核+操作考核+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强调过程性考核与操作考核的重要性。
(1)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堂岀勤、课前视频观看与预习、课堂测验与互动、课后作业和期中测验等。
(2)操作考核,包含口试、报告填写、动手操作。
(3)期末综合考核综合考核是对课程所学习内容全面的整合与提升,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4)考核要注重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综合考核。
2. 考核评价标准
笔试题型以主、客观题综合型。
课程采用百分制,满分100分。
期末成绩(40%)、平时成绩(30%)、过程考核(30%)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五、教学资源
(一)教材和参考资料
(1)教材应充分体现项目引领、职业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
(2)教材以工作项目为载体,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实践操作规程,结合汽车企业实践组织教材内容。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实施,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加深学生对汽车电工基础的认识。教材表达必须条理清晰,内容精炼、准确、科学,便于学生自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技能、新设备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应配备电子教案、图片库、视频库、案例库及习题库等。
(二)课程资源配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包括相关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数字教学资源配置(本课程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