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服务礼仪
课程标准
2020年 7月
课程类别 |
专业平台课 |
课程代码 |
A2020037 |
学 分 |
1 |
参考学时 |
32 |
适用专业 |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 |
||
预修课程 |
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后续课程 |
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答辩 |
||
开课部门 |
汽车工程学院 |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及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量大幅度增长,专业人才的需求类型日趋复合型、实用型。汽车服务礼仪课程的学习,与汽车消费密切相关,是汽车后市场服务人员必不可少的知识模块,也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汽车服务礼仪的基本知识、汽车行业礼仪技巧以及服务场合中的各种礼仪规范,了解服务礼仪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了解在日常服务交往中应注意的要点,并能正确运用各种礼仪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礼仪素质,使其在以后的实际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做到事事合乎礼仪,处处表现自如、得体。
2. 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依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汽车营销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汽车服务礼仪》以培养学生的专业销售礼仪应用技能为目标的岗位能力课程,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性,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3. 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汽车服务礼仪系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平台课,该课程处于课程体系中重要地位,预修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该课程奠定思想基础,为后续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答辩强化专业素养,为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服务。
(二)课程设计思路
礼仪,又称礼节和仪式。中国自古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对于汽车服务人员来说,礼仪不但是社交场合的一种“通行证”,也是提现其个人修养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一种标志。礼仪有多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礼节和仪式要求,因而懂得各种礼仪和仪式要求,因而懂得各种礼仪并能恰到好处地应用,是汽车服务人员的基本条件之一。该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礼仪形态,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陶冶学生的职业情操,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熟悉汽车销售相关服务岗位群的礼仪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帮助学生了解汽车销售业相关从业岗位的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宾客至上”的观点,自觉讲究礼貌礼节,切实做到文明接待、礼貌服务、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
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掌握的每一个模块的具体任务的设置来达到教学目标,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的总目标:培养学生能认知服务礼仪的基本理论、汽车行业服务人员的着装礼仪、仪容礼仪、仪态礼仪、会面礼仪、求职面试技巧以及日常接待礼仪。同时,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开设学期:第一学期,建议开设总课时32课时。
1.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3)具有较好语言表达、交往及沟通能力;
(4)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2. 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服务礼仪的基本理论;
(2)掌握汽车服务人员的着装礼仪;
(3)掌握汽车服务人员的仪容礼仪;
(4)掌握汽车服务人员的仪态礼仪;
(6)掌握汽车服务人员的会面礼仪;
(7)掌握汽车服务人员求职面试礼仪;
(8)掌握汽车服务人员日常接待礼仪。
3. 能力目标
(1)具有汽车服务人员着装规范的能力;
(2)具有正确仪容的能力;
(3)具有仪态规范的能力;
(4)具有会面接待客户的能力;
(5)具有求职面试的能力;
(6)具有日常接待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表1 《汽车服务礼仪》课程教学设计
序号 |
教学单元 |
教学内容 |
能力目标 |
参考学时 |
1 |
基本理论 |
(1)服务礼仪的内涵和作用 (2)服务礼仪的特点 (3)礼仪的起源 (4)服务礼仪的影响 (5)服务礼仪的基本理论 |
通过4S店服务人员展示,分析其失败的地方,让学生达到如下目标: ①掌握服务礼仪的概念 ②掌握职业道德、角色定位、双向沟通 ③能认识礼仪的起源 |
2 |
2 |
汽车服务人员着装礼仪 |
(1)正装选择 (2)便装选择 (3)TPO原则
|
通过讲授相关知识,让学生达到如下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着装礼仪的原则 ②掌握服饰搭配的技巧 |
2 |
3 |
汽车服务人员仪容礼仪 |
(1)仪容的含义 (2)面部修饰 (3)发部修饰 (4)仪容仪表的修饰要点 |
通过讲授相关知识,让学生达到如下目标: ① 掌握面部修饰技巧 ② 掌握发部修饰技巧 ③ 掌握脸型的修饰技巧 |
2 |
4 |
汽车服务人员仪态礼仪 |
(1)站姿要求 (2)男性站姿 (3)女性站姿 (4)不良站姿 |
通过站姿要求分析,让学生达到如下目标: ① 掌握站姿要求 ② 能根据不同情况保持不同站姿 |
4 |
(1)走姿要求 (2)男性走姿 (3)女性走姿 (4)不良走姿 |
通过走姿要求分析,让学生达到如下目标: ① 掌握走姿要领 ② 能区别不同走姿 |
4 |
||
(1)坐姿要求 (2)男性坐姿 (3)女性坐姿 (4)不良坐姿 |
通过坐姿要求分析,让学生达到如下目标: ① 掌握走姿基本要求 ② 能保持不同坐姿 |
4 |
||
(1)蹲姿要求及手臂练习 (2)男性蹲姿 (3)女性蹲姿 (4)手臂练习 |
通过蹲姿分析,让学生达到如下目标: ① 掌握蹲姿要领 ② 能灵活进行手臂练习 |
4 |
||
5 |
汽车服务人员会面礼仪 |
(1)称呼礼仪 (2)问候礼仪 (3)介绍礼仪 (4)握手礼仪 (5)名片礼仪 |
通过会面礼仪的讲授,让学生达到如下目标: ① 能简单称呼客户 ② 能介绍自己和介绍他人 ③ 能正确握手和递交名片 |
4 |
6 |
汽车服务人员面试礼仪 |
(1)用人单位的要求 (2)基本面试技巧的掌握 |
通过面试礼仪,让学生达到如下目标: ① 认识用人单位的要求 ② 能灵活掌握面试技巧 ③ 能掌握面试基本礼仪 |
4 |
7 |
汽车服务人员接待礼仪 |
(1)接待礼仪 (2)拜访礼仪 |
通过接待礼仪,让学生达到如下目标: ① 能使用电梯礼仪 ② 能掌握乘车礼仪 ③ 能掌握拜访礼仪 |
2 |
小计学时 |
32 |
表2 《汽车服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任务 |
技能目标 |
参考学时 |
对应抽查项目 |
1 |
站姿训练 |
站姿基本技巧 |
能保持正确站姿 |
2 |
|
2 |
走姿训练 |
走姿基本技巧 |
能保持正确走姿 |
2 |
|
3 |
坐姿、蹲姿训练 |
坐姿、蹲姿基本技巧 |
能保持正确坐姿、蹲姿 |
2 |
|
4 |
会面礼仪训练 |
名片递交、称呼、握手礼仪 |
能掌握正确会面礼仪 |
2 |
|
5 |
面试训练 |
面试基本技巧 |
能掌握面试技巧 |
2 |
|
6 |
日常行为 礼仪训练 |
接待场合的礼仪技巧 |
能掌握接待场合的礼仪技巧 |
2 |
|
小计学时 |
12 |
|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
指导法、练习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引导文教学法、可视化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二)学习要求
1. 课内学习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对礼仪基本知识、服务形象礼仪、服务人员交往礼仪、会务礼仪、仪式礼仪、文书礼仪、汽车服务礼仪实务及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学生求职面试礼仪等内容。
2. 课外学习要求
培养学生能认知服务礼仪的基本理论、汽车行业服务人员的着装礼仪、仪容礼仪、仪态礼仪、会面礼仪、求职面试技巧以及日常接待礼仪。同时,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成绩评定方式与评价标准
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过程考核、期末理论考核三部分。过程考核是对学生平时作业、工单的完成情况及出勤情况等进行考核;理论考核是对本期所学内容进行的综合考核。理论考核的考核时量为90分钟,考核方法为闭卷笔试。具体考核成绩评定办法如下:
序号 |
考核项目 |
具体内容及标准 |
分值 |
1 |
过程考核 |
1、迟到、早退一次扣0.5分;旷课一节扣1分;(配分6) 2、不遵守课堂纪律和不参与课堂教学与互动等,期末扣2分;(配分2) 3、无团队合作意识、安全意识、标准与规范意识、规划与自我评价、责任心视情逐次扣1-2分,扣完为止;(配分2) 4、累积扣完10分为止; 5、每一项实训考核。(配分30分) |
40% |
作业、工单(配分10) |
10% |
||
2 |
理论考核 |
学期末上机考试 |
50% |
合计 |
|
100% |
五、教学资源
(一)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材:《商务礼仪》 简成茹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参考资料:《汽车服务礼仪》 王亚维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汽车服务礼仪》 王秋实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汽车商务礼仪》 赵正宁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资源配置
针对课程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要求学生进行网上微课学习,在提高教学特色的同时,提高微课教学模型的全面性,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真正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符合教师预期,为项目化教学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其它说明
(一)本课程标准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情况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修订。
(二)任课老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更加详细、完善的单元教学方案,教学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周数浮动10%左右。
(三)本课程训练项目考核方案没设计具体考核表格,任课老师可以设计更加详细、易于实施的考核表
制订人:罗双
2020年7月28日